(原標題:化妝品賽道投資潮起?消費疲軟難擋頭部企業重金求“第二曲線”|行業觀察)
財聯社8月5日訊(記者 羅祎辰)近期,貝泰妮(300957.SZ)和水羊股份(300740.SZ)相繼宣布對外投資,化妝品賽道投資熱潮有卷土重來之勢。資深行業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大規模投資熱很難出現,但隨著行業分化加劇,頭部企業擴張條件逐漸成熟。具備營收規模的企業又普遍存在依賴單一品牌或品類的問題,亟需尋求“第二曲線”。
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,行業投資選擇也趨于多元化。珀萊雅相關人士曾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公司對于重金收購成熟品牌持謹慎態度,更傾向逐步培養新品牌。前述行業人士也指出,考慮到全球消費下行壓力,以較低成本投資新興品牌正受到更多企業青睞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“40億元俱樂部”逆勢擴張
經過多年發展,以年營收40億元為分界線,國內化妝品第一梯隊已初具規模。
公開數據顯示,2021年水羊股份、華熙生物(688363.SH)、珀萊雅(603605.SH)、貝泰妮化等企業營收規模實現大幅提升,一躍成為“40億元俱樂部”成員,不僅拉近了和上海家化(600315.SH)、逸仙電商(YSG)的差距,也大幅甩開了排名靠后的丸美股份(603983.SH)。
回顧第一梯隊的形成,部分也得益于外延式擴張。逸仙電商以彩妝品牌完美日記起家,通過一系列外延式并購迅速做大并實現赴美上市,2020年營收接近60億元居國內第二,但連連虧損也讓其發展模式一直飽受爭議。相較之下,珀萊雅對彩棠的投資更為業內所推崇,公司借此從護膚品賽道進入彩妝賽道,彩棠的成功也解決了長期困擾珀萊雅的“單一品牌依賴癥”。
“從營收規模角度看,2021年營收超過40億元的企業共有6家,其業務規模大幅領先于身后競爭對手。這批企業已經具備相當實力又普遍存在依賴單一品牌或品類的問題,亟需通過投資尋求“第二曲線”,從而向市場證明其發展模式是可復制的。”前述行業人士指出。
如今第一梯隊中又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。貝泰妮領投國產美妝品牌方里數千萬元A輪融資,借此從護膚品賽道跨入彩妝賽道,該筆交易和珀萊雅此前投資彩棠有諸多相似之處。水羊股份和逸仙電商一樣熱衷收購海外高端護膚品牌,前者近期擬出資約3.3億元收購海外護膚品牌伊菲丹(EviDenSdeBeauté),該品牌高端定位和海外渠道等資源有望填補公司的空白。
前述行業人士指出,對化妝品行業而言,品牌打造面臨諸多不確定性,換言之,過往經驗難以成功復制,“成功品牌往往都踩中了某個風口,比如薇諾娜踩中的是功效性護膚品的風口,完美日記踩中了小紅書這類社交軟件的流量風口等等,企業很難說只要把產品、運營各方面工作都做好了,品牌就一定能起來。”
投資選擇日趨多元
進一步對比近年國內化妝品行業投資案例,財聯社記者注意到,行業投資選擇也趨于多元化,業內對收購成熟品牌和投資新興品牌兩種模式各有偏愛。
逸仙電商和水羊股份偏好重金收購海外高端品牌。從實際效果看,逸仙電商通過收購Galénic、EVE LOM等護膚品牌,快速提升了盈利能力,公司整體虧損逐漸收窄,但被收購品牌對公司戰略層面的影響,市場討論聲音并不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海外化妝品巨頭也曾借由一系列收購拓展中國市場,這批國產老牌的沒落一度被解讀為巨頭們收購失利。但隨著更多業內人士認真復盤這段歷史,也有觀點指出,通過收購海外巨頭得以快速彌補了渠道資源端短板,核心價值在于為此后其自有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創造條件。
如今國內化妝品企業反向收購海外品牌或許也有類似的考量。在一場電話交流會上,水羊股份相關負責人對收購進行了一番論述,除標的品牌知名度之外,其著重介紹了標的的研發能力和海外渠道資源,“標的在海外有很多高端百貨、酒店、航空以及免稅店渠道,這些是水羊原本不具備的渠道體系,也是公司未來高端化發展亟待擁有的體系。”
考慮到全球消費品市場不確定性加劇,低成本投資資新興品牌也受到更多公司青睞。財聯社記者注意到,今年以來,國際巨頭歐萊雅和資生堂也相繼在中國成立投資公司,被解讀為有意借由投資挖掘和培養一批新興品牌。
(編輯 劉琰)
標簽: 消費疲軟
財聯社8月5日訊(記者羅祎辰)近期,貝泰妮(300957 SZ)和水羊股份(300740 SZ)相繼宣布對外投資,化妝品賽道投資熱潮有卷土重來之勢。資深
財聯社8月5日訊(記者林堅)數字化變革已成為當下證券業的關鍵詞。財聯社記者獲悉,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向行業開展調研,了解各大券商數字化轉
財聯社上海8月5日訊(編輯黃君芝)近期,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和佐治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3D打印的方式,制作出了一種雙相納米結構的